AR眼镜的硬件设计方案需要考虑体积、功耗、处理数据能力、散热、成本。硬件主要包括CPU、微型显示屏、光学器件、传感器、麦克风等。为了提供更加舒适的佩戴体验,AR眼镜需要具备轻便、可调节等特点。此外,为了实现更自然的交互,AR眼镜还需要配备高精度的定位和追踪系统。

AR眼镜处理器:处理器用于处理和协调各个硬件的工作,以及渲染虚拟图像。通常采用联发科MTK和高通方案,主要是因为集成度高,体积小,功耗低、发热量小,出货量大。MTK方案有MTK8781、MT6769、G99等,高通方案有骁龙AR1、AR2、骁龙XR1以及骁龙XR2等,处理器选型需平衡算力、功耗和成本。
AR眼镜芯片采用MTK方案优势,更高的性价比(BOM成本控制),对于主打消费级市场、试图将价格压低到大众可接受范围(例如2000元人民币以内)的AR眼镜,高通的高端芯片授权费和采购成本往往过高。MTK提供了更具价格竞争力的芯片组,帮助厂商降低BOM(物料清单)成本。

传感器:AR眼镜需要依靠传感器来感知用户的头部位置和方向,这些传感器包括加速度计、陀螺仪、摄像头等,它们能够实时捕捉用户的头部信息,并将这些信息用于调整虚拟图像的位置和角度。
AR眼镜显示方案
AR眼镜显示方案分为光学系统和显示面板两部分。光学系统通常采用波导技术或自由曲面棱镜技术,光波导是一种能够引导光传播的透明薄膜,具有高透光性、高分辨率和低反射等特点。在光学显示方案的选择上,阵列光波导和衍射光波导是比较主流的2种显示方案。

阵列光波导:显示技术通过将光波导与微型光学器件相结合,阵列反射镜堆叠实现图像的输出,具备出色的成像效果,实现了高亮度、高对比度和低功耗的显示效果,但其制备工艺较为繁琐。

衍射光波导:通过光栅衍射的方式将光机出射的光通过光栅耦入波导,再通过光栅耦出至人眼,利用光的衍射特性设计并实现“光路”。凭借纳米压印制备技术可获得更低的量产成本与更大的量产规模,被认为是未来较为理想的方案。
当前,大多数AR眼镜采用衍射光波导技术,而新一代索尼Micro-LED+衍射光波导技术的成熟更是推动了AR眼镜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。
AR眼镜的技术方案主要涉及显示系统、摄像头和传感器、计算单元、电池和续航、软件和应用程序以及可穿戴性和舒适性等方面。这些组成部分共同协作,实现了增强现实的功能。
AR硬件方案定制服务,企业可以根据用户的喜好和需求选择不同的外观设计、功能硬件配置和应用场景,能跟本行业匹配到好的落地方案,实现真正为用户创造价值!